關于紫外可見光檢測器,你需要了解這些知識點
紫外可見光檢測器
大家如果是自己駕車,就會發(fā)現在大霧或大雨環(huán)境中,相同的距離下車頭燈發(fā)出的光較正常天氣的透過率變低,仿佛光被大霧或者大雨吸收了。
而且霧或雨越大,透過率就越低,光被吸收的越多。
這其實和紫外檢測器基于的朗博比爾定律原理非常相似。
在紫外檢測器中我們可以認為氘燈就是車頭燈,而流通池就是開車的道路,流通池中的液體樣品就是大霧或者大雨。
朗博比爾定律的表達式如下:
在這個公式中A是指吸光度,I是指透過光強度,I0是指入射光強度,T是指透過率。
也可以寫成如下公式:
這里的b是指光程長度,光程長度越長,吸光度越強,也就是在開車時,大霧大雨天氣下距離越遠,可見度越低。
而c是指吸光物質的濃度,待測組分濃度越高吸光度越大,也就是大霧或大雨越大,能見度越低。
ε叫做摩爾吸光系數,它在固定波長下是個常數,能夠影響它的是化合物的分子結構。
對于許多的有機化合物而言,分子中價電子的躍遷需要吸收波長在200-1000nm范圍內的光。
而這恰好落在紫外可見光區(qū)域,這也是紫外可見光檢測器名字的由來。
生色團
在有機化合物結構中,能夠產生紫外吸收的大多是一些不飽和基團,我們把這些能夠產生紫外吸收的基團稱為生色團。
不同生色團的摩爾吸光系數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物質的吸光度不同,也就會影響該物質在紫外檢測器中的靈敏度。
助色團
另外,還有些基團它們本身是不產生紫外吸收的,但是當它們和這些有紫外吸收的基團結合時,會引起吸收峰的位移以及吸收強度的改變,我們把這些基團稱為助色團。
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化學物質它們的生色團相同,但是紫外吸收波長不同,靈敏度也不同的原因。
最佳紫外吸收波長
另外,由于物質分子對不同波長處的光吸收程度不同,為了獲得更高的靈敏度,我們就要選擇一個最佳的紫外吸收波長處進行測定。
對于大多數的同學來說選擇化合物的最佳紫外吸收波長可以通過文獻或者網站查詢。
或者有些實驗室如果有二級管陣列檢測器,通過全波長掃描,然后再用光譜軟件分析,也可以尋找到合適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長。
但值得注意的是:選擇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長應該避開流動相的截止波長20nm左右,避免流動相的干擾。
例如,對于常用的乙腈來說,它的截止波長是190nm,那么化合物的檢測波長應該選擇在210nm以上。
對于使用液相色譜的同學來說,紫外可見光檢測器應該是最常用的一款檢測器,它占了所有液相檢測器使用率的70%左右。
為什么紫外檢測器可以這樣獨步天下呢?
1
靈敏度高
首先,它可以選擇樣品的最大吸收波長作為檢測波長,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靈敏度,對于紫外吸收強的組分,它的最小檢測量可以達到10-12g。
2
線性范圍寬
其次,由于光路設計合理,紫外檢測器的線性范圍很寬,大多數紫外檢測器可以在1.5-2.0AU吸收下保持較好的線性。
3
溫度效應小
而且溫度對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長及強度影響很小,所以檢測器的溫度效應小。
4
梯度洗脫影響小
另外,當選擇的樣品檢測波長下,流動相沒有吸收時,流動相是基本無響應的,所以梯度洗脫對檢測器的靈敏度影響也會較小。
5
非破壞型
除此之外,紫外可見光檢測器屬于非破壞型檢測器,所以它可以與制備色譜或其他檢測器聯(lián)用。
*授權轉載自色譜學堂,禁止二次轉載
大家還在看
35個氣相色譜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大匯總?。ńK篇)
35個氣相色譜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大匯總?。ㄖ衅?/p>
35個氣相色譜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大匯總!(上篇)
色譜柱柱效降低如何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