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分步沉淀法除鐵的介紹
鐵無論在鎳系統(tǒng)還是在銅系統(tǒng)都是一種不易除去的雜質,鐵量越高,則電效越低,還影響鎳和銅的化學品級率,因此將金屬回收工段作為銅和鎳系統(tǒng)的主要排雜工序。然而要想用中和承解法將含鐵30g/L的漿化浸出液中的鐵除去,不但不好過濾,且鎳、銅損失較大。因此冶煉廠采用的除鐵工藝是黃鈉鐵礬除鐵法工藝。
(1)溫度:從黃鈉鐵礬除鐵法的原理可以看出:這種化學反應是吸熱反應,溫度越高,反應越迅速,一般應控制在90℃;但從現(xiàn)場狀況來看,原浸出液中含鎳70~80 g/L,,含銅40 g/L,,含鈉在50~70 g/L,含鐵30 g/L,總金屬濃度較高,粘度較大,若較長時間將溫度控制在90℃以上,很快就有鎳和銅等金屬的硫酸鹽結晶產生,從而降低鎳、銅的回收率。
(2)pH值:黃鈉鐵礬的成礬pH值在1.7~1.9就可進行,但是在礬的生成過程中不停地有硫酸產生,致使pH值下降,因此為了保證成礬的連續(xù)性和除鐵的徹底性,必須不停地加入堿溶液。因此pH值最好穩(wěn)定地控制在2.0~2.2,直到pH值不再下降時方可停止加堿。
(3)風量:由于在原溶液中,鐵的存在形式有Fe2+和Fe3+,F(xiàn)e3+在除鐵過程中較易除去,而Fe產生水解的pH值為6.0以上,在除鐵過程中無法提前除去,因此在除鐵之前通人富氧或低壓風,利用其中的氧將Fe2+氧化成Fe3+,即經濟又便于操作。經過現(xiàn)場論證,通風量應控制在60~80 N·m3/h·槽,經過5~6 h后,即可將含鐵降到1.0 g/L以下,便可進行壓濾,完全能滿足生產需要。